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第五届“联通杯”江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名单的公示

【发布日期:2019-06-10】

各学院: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预通知》、《江南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江大校办〔2017〕75号)等文件要求,持续激发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展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资源对接平台,选拔优秀作品参加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省赛、国赛,学校决定举办第五届江南大学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大赛主题

追逐梦想拼搏奋进永向前 勇立潮头敢闯会创铸华章

二、大赛目的与任务

1.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

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鼓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

2.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

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开展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能力、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以大赛为牵引,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3.以赛促创,搭建成果转化新平台

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4.选拔优秀项目,重点培育,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三、赛程安排

1.报名启动(5月1日之前)

由各学院组织动员在校学生及符合条件的毕业校友报名,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org.cn)注册报名(报名流程见附件4),并将参加主赛道报名材料交到江南大学学生工作处创业服务科(江南大学行政楼A507-1);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资料报送至江南大学团委(北区大学生活动中心F223);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团队将报名材料交到滨湖区锦溪路99号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号楼601。

2.校级大赛(5月中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举行第五届江南大学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现场展示、答辩,评出各级奖项。

3.评选推荐(5月下旬—10月中旬)

学校择优推荐创新创业项目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提供必要的创业指导服务和投融资对接服务。

四、参赛项目类型

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先进制造、智能硬件、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下一代通讯技术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以上各类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五、参赛组别和对象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19年5月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参赛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有参赛申报人的除外)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6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4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初创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可以参加初创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6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6年3月1日后注册),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4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可以参加初创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

4.师生共创组。参赛项目中高校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持股比例的只能参加师生共创组,参赛项目必须注册成立公司,且公司注册年限不超过5年(2014年3月1日后注册),师生均可为公司法人代表。参赛申报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4年以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参赛项目中的教师为高校在编(2019年3月1日前正式入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师生股权合并计算不低于51%,且学生参赛成员合计股份不低于10%

鼓励各学院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创业教师、创业校友参加初创组、成长组或师生共创组比赛。

六、“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参加此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各高校要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到各自对接的县、乡、村和农户,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电商兴农、教育兴农等多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主赛道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比赛,但只能选择参加一个赛道。具体参赛要求请见附件3.

七、参赛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2.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已获投资(或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参赛项目,请在全国总决赛时提供相应佐证材料

3.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4.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参赛。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赛。

八、比赛规则

(一)材料提交及要求

1.项目申报书(附件1)

创意组根据创意、成型产品或者服务模式撰写项目申报书,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撰写项目申报书。内容主要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与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风险识别、风险防范及措施)、团队组织分工等方面。突出强调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和思维在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信息、人力、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鼓励项目与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结合。

2.相关证明材料

对于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已获专利的项目需提交包括专利名称、专利号的相关证明材料;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获投资的项目需提供包含投资机构名称、投资阶段、投资金额的相关证明材料。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3.学院报名汇总表(附件2)

4.项目展示及答辩的PPT(比赛准备,暂不提交)。

(二)报名方式

1.在校学生团队及创业校友团队,由项目负责人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org.cn)注册报名(5月1日前完成),并向本人所在学院提交书面材料及电子稿:项目申报书及相关证明材料。由学院初审后,将报名材料汇总并填写汇总表(附件2),参加主赛道的项目资料报送至学生工作处创业服务科,电子稿同时发送至jdcy@jiangnan.edu.cn。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资料报送至江南大学团委,电子稿同时发送至twcxcy@jiangnan.edu.cn。

2.入驻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毕业校友团队,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org.cn)注册报名(5月1日前完成),同时由项目负责人将报名材料报送至科技园,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308605133@qq.com。

报名成功以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上完成注册参赛,并提交相关书面材料为准。

(三)评审规则

经过专家网上材料评审,选出60个参赛团队入围现场比赛,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展示并回答评委提问,每个项目展示时间8分钟,回答问题5分钟。项目展示内容主要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等,可进行产品实物展示。根据得分评定获奖等级,并择优推荐参加省级比赛。

九、大赛奖励

竞赛设项目团队奖项:一等奖15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25名;以及学院优秀组织奖,配备相应奖励。学校将从获奖项目中择优培育,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提供优先入驻校内外孵化基地、投融资对接和落地孵化等支持。

大赛联系人:

1.江南大学学生工作处创业服务科 杨老师

联系电话:0510-85919785

地址:江南大学行政楼A507-1

2.江南大学团委 夏老师

联系电话:0510-85910569

地址:江南大学北区大学生活动中心F223

3.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张老师

联系电话:18762651521

地址:滨湖区锦溪路99号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号楼601

第五届江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官方群号为:338163335(江大第五届互联网+赛),请参加比赛的师生加入进行交流。

附件1:第五届江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申报书

附件2:第五届江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汇总表

附件3: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预通知

附件4: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网上报名流程

江南大学学生工作处

江南大学团委

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019年3月28日